• 首页
  • 服务宗旨
  • 工作动态
  • 机构设置
  • 新闻快讯
  • 治安管理
  • 户证服务
  • 政策法规
  • 信息公开
  • 办事服务
  • 学校主页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安全通告 > 正文

10月份学生安全教育指南

作者:时间:2019-10-08点击数:

长假之后的安全教育重点应放在防诈骗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

一、常遇的诈骗术:

1、骗术一:假冒公检法诈骗

犯罪分子假冒“警官”、“检察官”、“法官”等角色,谎称受害人涉嫌洗钱、贩毒等严重犯罪,诱导受害人将资金转入实为骗子持有的所谓“安全账户”,此类诈骗造成损失金额最大。

* 保卫处提醒:警方不会通过电话做笔录,逮捕证由警方在逮捕现场出示,不会通过传真发放,更不会在网上查到。公检法机关从未设立所谓的“安全账户”,更不会通过电话安排当事人转账汇款到“安全账户”。

2、骗术二:冒充熟人诈骗

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渠道,获得受害人熟悉的亲友的手机号码、社交账号密码,并掌握受害人的社会关系,从而骗取受害人信任,进而编造“发生意外急需用钱”“资金周转”“代缴话费”等理由,诱使受害人转账。

* 保卫处提醒:凡是亲友间涉及借款、汇款等问题,一定要通过拨打对方常用号码,或者视频聊天等方式核实对方身份后再做决定。

3、骗术三:利用伪基站发送木马链接诈骗

犯罪分子使用伪基站,冒用银行、运营商等客服电话号码发送短信给受害人,以账户积分兑换奖品等为由诱导受害人点击短信中的木马链接。用户一旦点击,犯罪分子就能在后台获取用户的银行账户信息和密码,进而盗取其账户资金。

* 保卫处提醒:当收到“银行卡密码升级”“积分兑换”“中奖”等方面含有链接的短信时,要通过银行、运营商的官方网站或客服电话进行核实,不要轻易点击短信中的链接。

4、骗术四:兼职诈骗

犯罪分子许诺在各种网络平台刷得消费记录后,将返还本金并支付佣金。受害人在完成前几单任务后都会很快收到回报,而当做更多的任务时,骗子就会切断与受害人的联系,就此消失。

* 保卫处提醒:求职者不要轻信网络上“高佣金”“先垫付”等兼职工作,不要轻信没有留固定电话和办公地址的招聘广告。

5、骗术五:考试诈骗

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获得考生信息,并有针对性地发送短信或邮件,声称“提供考题”“改分”“办假证”等,引诱考生汇款。

* 保卫处提醒:泄题、改分、改档案、伪造资格证等行为本身就是违法的。

6、骗术六:校园贷诈骗

校园贷诈骗的形式主要有三种:一是用“免抵押、低利息”为诱饵诱导学生贷款,并要求缴纳贷款手续费、管理费、保证金等费用;二是声称能通过培训提高综合技能,夸大培训效果,签订培训合同,诱导学生贷款支付学费;三是与兼职诈骗结合,要求学生贷款购买手机等产品做“销售代理”。这些贷款的利息和滞纳金很高,学生如不能如期还款,将迅速背上难以承受的债务压力。

* 保卫处提醒:严禁在校生“校园贷”。

7、骗术七:发放助学金骗局

犯罪分子利用高校助学金评定时机,以“扶贫”、发放助学金等噱头来诈骗学生。

* 保卫处提醒:任何助学金,包括社会奖助学金的评比发放都是通过学校进行的,除此以外都是骗局。。

8、骗术八:投资返利诈骗

此类骗局通常标榜将会获得高额投资回报。

* 保卫处提醒:任何投资项目都有风险,非专业莫投资。

9、骗术九:传销、直销诈骗

用会员登记手法,诱骗学生购买(虚构)各类产品、返利等手段。

* 保卫处提醒:严禁在校生从事各类它方委托的无证、无经营场所的销售活动。

10、骗术十:引诱裸聊敲诈勒索

犯罪分子非法获得被害人信息后,通过社交软件建立联系,步步引诱受害人进行“裸聊”,从而获取受害人不雅照片、视频,以此敲诈受害人。

* 保卫处提醒:应远离网络不良行为,不向陌生人泄露身份和家庭情况等敏感信息。

二、防骗“四要四不要”

* 保卫处提醒,无论犯罪分子如何巧立名目、花言巧语,只要守住“四要四不要”的安全底线,就可以让犯罪分子无计可施。

“四要”:

转账前要通过电话等方式核实确认;

手机和电脑要安装安全软件;

QQ、微信要开启设备锁及账号保护,提高账户安全等级;

网上聊天时要留意系统弹出的防诈骗提醒。

“四不要”:

不要连接陌生WIFI,有些WIFI容易导致支付账号密码被盗;

不要向他人透露短信验证码;不要将支付密码与账号登陆密码设为同一个;不要将身份证等个人身份信息保存在手机里。

防骗谣(一)

丢包分钱是陷阱,天上不会掉馅饼;兜售抵押全是假,别听骗子说瞎话;私换外币多警惕,贪图便宜要不得;短信诈骗花样多,不予理睬准没错;网络购物要小心,反复要钱是圈套;飞来大奖莫惊喜,让您掏钱洞无底;各种退款有猫腻,骗取存款是目的;

遇人向你借手机,始终留意别远离;看病消灾是迷信,不要相信陌生人;买药看病到医院,贵重物品妥保管;突遇情况要冷静,电话通知辖区警。

防骗谣(二)

网络购物陷阱多,大小便宜君莫贪;飞来大奖别惊喜,反复套钱洞无底;钓鱼网站要识别,骗您存款是目的;征婚交友要警惕,让您汇款有猫腻;彩票预测全是假,别听骗子说瞎话;网上贷款有陷阱,天上不会掉馅饼;炒股网站不能信,高利诱饵骗钱财;

短信诈骗花样多,不予理睬准没错;不明来电多警惕,家庭情况要保密。

《网络防骗顺口溜》(三)

防范网络诸骗术,不贪便宜要记住;畅游网络要谨慎,诈骗手段频翻新。网上交友要警惕,让您汇款有猫腻;装穷装病最常见,博您同情把您骗;盗取 Q Q来搭讪,冒充好友巧借钱;大骗往往骗好友,欲取还羞骗到手。投资理财和股票,多是骗徒设圈套;所谓内幕和信息,全是人家使诡计;飞来大奖莫惊喜,反复套钱洞无底;网络中奖真够狠,奖品多是笔记本;领奖先要手续费,买卖教训实在贵。网络购物陷阱多,安全支付很重要;真假网店难分辨,购物不慎就被骗;以次充好货难验,拿钱就跑最常见;不明来电别轻信,家庭情况要保密。

三、大学生如何防诈骗

1、为什么有些大学生在交往中容易上当受骗?

究其原因,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:(1)不加选择地结交朋友;(2)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和辨别能力;(3)疏于防范是大学生上当受骗的主要原因;(4)求人办事,成事心切,从而导致上当受骗。

2、发生在高校的诈骗案中,针对大学生有哪些常见的骗术

(1)通过上网聊天交友,取得信任后,编造谎言进行诈骗;

(2)假称自己发生意外,利用同学的同情心理寻机诈骗

(3)以恋爱为名进行诈骗;(4)编造学生在学校受到意外伤害,对学生家长及亲属实行诈骗;(5)冒充学校工作人员诈骗学生;(6)利用手机发短信息中奖诈骗;(7)传销诈骗;(8)寻找学生代理商的。

3、大学生如何防止受骗?

1、对新生来讲,在交朋接友中,一定要注意加强自我防范意识。在与不熟悉或身份不明的人员接触时,谨慎言行,提高警惕;

2、在日常生活中,要作到不贪图便宜,不谋取私利;

3、在提倡助人为乐、奉现爱心的同时,要增强辨别力,不能轻信花言巧语;

4、不要把自己的家庭地址、亲朋好友的个人信息等情况随便告诉陌生人,以免上当受骗;

5、不能用不正当的手段择业;

6、发现可疑人员要及时报告,上当受骗后要及时报案。

7、网络购物应注意网络商品与一般市价是否相当,若差距过大则风险较多,且应选择有信誉之拍卖网站或购物网站,并了解欲交易之货主之信用、风评等,而交易方式最好能采取当面交易并银货两讫的方式,绝对不要在未确认物品的情形之前就将款项汇出。

8、提款时应在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内部提款机提款,避免在不明提款机或临时设置之提款机提款,以防金融卡条形码遭侧录再复制卡片盗领。如发现提款机有故障或领款有问题应向该提款机之银行查询,以防歹徒有机可乘。

9、个人身分证、信用卡及护、驾照等证件应妥善保管,勿轻易交予他人。发现遗失或破损时,应实时向有关机关报备并申请补发,做好检查防护措施,以防止被非法冒用,权益受损事情发生。

10、遇公务人员执行职务时,除了从相关执行人员服饰及佩件认明外,应请其出示身分证件。

11、对于容易变现的贵重金饰等物品,轻易就能廉价买到,能不怀疑其中有诈?杜绝贪念是免于受骗不二法门。

12、学生打工应注意书面契约内容,如果限有预扣工资(如先克扣工资做为赔偿的预备金)、工作未满多少天不发薪、服务未满预定期限要处罚、要求预缴保证金、要求签订放弃一切民事赔偿条款、强迫加班条款或不加班扣钱,以及扣押身分证等事项,绝不可轻易签约,并向“12315”消费者投诉举报或向劳务监察部门反映。

天气转凉了,请同学们酌情添加衣物,以防感冒。

长假后注意调整心情,遇有不适,请多和老师、同学、亲人沟通交流;不好情绪难以自拔的,可以主动去心理健康中心接受咨询服务。请记住,生活没有过不去的坎儿。

保卫处接警电话:3593110

校园接警短号:63110

隆中派出所电话:3592653

 

 

上一篇:11月份学生安全教育指南
下一篇:学生安全教育特别提醒(三)车辆消防篇

中国·湖北·襄阳市隆中路296号 邮编:441053 邮箱:bwc@hbuas.edu.cn 电话:+86-0710-3590532

 

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2012-2016()